年會重要建設性提案   專題討論會    重要學術研討會   礦冶學術論文之發表 - 文/林再遷

        欣逢本會創會九秩大慶,會務在歷屆理事長、理監事暨全體會員之領導與鞭策下,蓬勃發展,績效斐然,茲就近十年重要學術活動之成果與貢獻,簡述如下,文末連結附有全文,如欲詳讀,歡迎點選下載。

年會重要建設性提案

請政府鼓勵加強對國外能源及礦物資源掌握,確保穩定國內供應安全,以利整體經濟永續發展。

一、近年來,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等鄰近國家,積極計畫致力分散進口能源及礦物資源的供應來源,如中國大陸從早期唯一能源進口來自中東地區,極力分散來源,前已深入非洲、南美洲及東南亞等區域,而且中國大陸、日本分列世界第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經濟快速發展需大量能源及礦物資源,且與我供應來源重疊,相互競爭。

二、我國能源供給幾乎100%仰賴進口,以往七成石油來自中東地區;四成煤炭來自中國大陸;天然氣更全數來自印尼及馬來西亞,當無法進口時,立即會威脅到我國經濟生存命脈,能源及礦物資源來源多元化,才能有效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建請經濟部、經建會重視其重要性,研擬應對措施,鼓勵掌握海外能源及礦物資源,以因應未來趨勢。(民國95年)

建請經濟部工業局,強化輔導及推動國內金屬及航太工業相關廠家進行NADCAP (National Aerospace and Defense Contractors Accreditation Program) 特殊製程認證,以協助廠家提升製品品級,進入航太工業發展高值化領域。

一、目前國內金屬產業多數廠家之生產雖已達國際大廠水準,但品質仍未臻高值化產品品級,例如:國內螺絲帽扣件加工業,在上游原料與下游良好加工技術結合下,約佔全球產量分佈之14%,而高附加價值之航太扣件佔有率卻遠低於1%。

二、為促進金屬產業產品升級與高值化,擬建請經濟部工業局,研擬擴大NADCAP認證輔導優惠措施,以協助廠家提升製品品級及獲得認證,順利進入航太工業高值化領域。

建請經濟部工業局,擴大NADCAP 認證輔導優惠措施,鼓勵金屬製品業者提升產品品級,進入高值化航太產品領域。(民國96年)

為確保國內砂石供需穩定,建請政府積極進行陸上土石採取相關法規鬆綁並推動土石採取專區。

由於平地農牧用地土石採取係屬中間利用行為,採取完畢後回填恢復農業使用,具有休耕增加農作物生產力之功能,建議政府(農委會)回歸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之規定,以容許使用方式開採土石。

建議經濟部依土石採取法第7條之1規定,積極推動陸上土石採取專區,以排除民眾疑慮,穩定國內砂石供需。(民國97年)

為確保國內煤炭供應來源順暢穩定,建請政策積極輔導整合國內煤炭用戶進行海外煤炭資源探勘。

一、我國煤炭之使用全部自海外進口,最近97年進口使用量為6,296萬4,909公噸,其中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澳洲、印尼、中國等國家。

二、我國已無煤炭生產,無法調節因天災、人禍造成之煤炭價格起伏。例如97年初中國大陸因為雪災宣布煤炭暫停出口;澳洲昆士蘭省因洪水氾濫而減少煤炭出口,煤炭價格直線上升,一些煤炭供應契約甚至被終止;我國也只能隨波於煤炭現貨市場搶購現貨。

三、最近台電及中鋼公司皆投資澳洲煤礦場,因大型煤礦場資金規模雄厚,我國企業投資所占個別煤礦場資本比例不高,為增加本國廠商在具潛力之大型煤礦中,取得較大資本比例之掌控權,宜整合國內各主力煤炭用力,針對國外有潛力之煤礦場進行投資,謀求本國煤炭供應之穩定。

建議整合國內使用煤炭大用戶,針對國際上有潛力之煤礦場進行探勘投資。(民國98年)

立法院一讀通過之「溫室氣體減量(簡稱溫減法)」疑義甚多,建請主管機關儘速與工商業界充分溝通,以消弭窒礙、提升可行性。

一、名稱及架構:以「氣候變遷法」涵蓋溫室氣體減量與氣候調適是當前趨勢。我國溫減法草案卻在名稱上與瑞士在1999 年制定的CO2 減量法相似,過於偏重減碳而忽略調適,己不符潮流。

二、政府責任:英、日之減碳母法及韓國之母法草案都將各類減碳及調適視為政府的當然責任。我國亦應以同樣方式看待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並在母法中明述,使政府必需全盤承擔減碳及調適的責任。

三、推行組織及機制:國際上認為需由最高行政機構首長來決策及推行,才能兼顧減碳、能源、經濟、調適及人民就業。我國溫減法的設計是由環保署主導,恐因位階過低而難兼顧全盤,亦難有效掌握減碳目標及期程。

四、兼顧經濟發展:這是國際上推行溫室氣體減量的一項重要原則。工業部門的減碳以不傷及國際競爭力或造成「碳洩露」為原則,故以「國際標竿」及「部門別對策」統一要求全球產業較恰當。我國溫減法在效法國際上嚴格的核配與罰則時,也應採納其對工業部門的合理配套,以免導致我國產的減碳負擔遠較各國同業為重。

五、考量減碳代價:符合「成本有效性」是國際上推行溫室氣體減量的另一重要原則。因此在減碳規劃時多先納入代價較低的對策,例如降低電力的排放係數及交通、住家節能等。我國溫減法在規劃溫室氣體減量措施時也應參酌國際趨勢,充分考量「成本有效性」,避免因不計代價的要求產業界減碳,以致重創我國經濟發展與人民就業,並使社會問題更為嚴重。

專題討論會

本會為配合政府政策,關心國內礦冶事業之發展,每年於年會開會期間,均選擇當今對國家經建、民生與工業發展有關之議題舉辦「專題討論會」,邀請學者、專家講述並廣乏討論,其主講內容及建議,深獲政府當局重視與社會各界所肯定,茲將近十年來所辦理討論會主題、子題及主講人,簡要介紹如下:

台灣如何對能源持續營運與管理(民國95 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中油公司對油氣的掌與經營:潘文炎/ 中油公司董事長

二、「永續發展」理念下電業永續經營與展望:陳貴明/ 台電公司董事長

三、工研院能環所對再生能源新能源之研發與展望:陳發林/ 工研院能環所所長

全球暖化問題之探討及對策(民國九十六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之水資源永續發展策略:陳伸賢/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二、鋼鐵產業節能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展望:陳俊達/ 中鋼公司新材料研發處組長

三、二氧化碳地下閉存技術及展望:林國安/ 台灣中油公司探採研究所所長

四、電業抑低二氧化碳之策略與展望:王惠生/ 台灣電力公司電源開發處副處長

世界潔淨能源及相關材料之發展趨勢與展望( 民國九十七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燃料電池材料與技術:韋文誠/ 台灣大學材料系教授

二、儲能材料與技術的現況與發展:吳溪煌/ 大同大學材料系教授

三、鋼鐵材料-節能又環保:王錫欽/ 中鋼公司鋼鋁研發處處長

四、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現況與發展:林江財/ 干布太陽能(股)公司總經理

國際金融風暴對我國礦產供需之影響及對策( 民國九十八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全球金融風暴對油品市場之影響與因應對策:孔祥雲/台灣中油公司副總經理

二、台灣電力公司因應國際金融風暴採行之燃煤及核燃料手採購策略:徐振湖/ 台灣電力公司燃料處處長

三、全球金融海嘯對我國金屬原料供需之影響及對策-兼談原材料枯竭的分析:鍾自強/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執行長

四、民國84-97年我國工業原料礦物供需趨勢:陳逸偵/ 經濟部礦業司專門委員

稀土金屬與綠能產業的發展( 民國一○九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綠能產業與稀土金屬元素:韋文誠/ 台灣大學教授

二、稀土金屬之供應:黃紀嚴/ 成功大學教授

三、稀土金屬在台灣應用實例:陳鐿夫博士/ 中鋼公司

四、稀土金屬的回收技術:李清華/ 大葉大學教授

五、台灣稀土金屬產業前景:高雅玲/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

海洋資源開發之契機與願景( 民國一○○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海洋資源開發之法規與政府組織之因應:王冠雄/ 台灣師大教授

二、海城甲烷水合物開發之機會與挑戰:王詠絢/ 經濟部地調所組長

三、我國探採錳核、富鈷殼及金屬硫化碳物之機會與挑戰:李昭興/ 國立海洋大學教授

四、深海油氣探勘新技術與開發環境控制:吳榮章/ 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

五、深層海水之開發利用:林志善/ 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發中心總經理

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 民國一○一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氣候變遷的挑戰與因應:張子敬/ 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

二、深層地熱開發對我國能源之影響:吳再益/ 台綜院院長

三、綠能對台灣產業轉型之機會與挑戰:劉振邦/ 工研院能環所副所長

四、我國「淨煤」發展模式之探討:林立夫博士/ 核能研究所

五、非傳統油氣資源之生產開發現況:陳大麟/ 中油探採研究所副所長

六、甲烷冰之技術開發及應用潛力:鐘三雄/ 中央地調所科長

七、綠色潮流下離岸風電之機會與挑戰:林大惠/ 成功大學教授

能源科技與環境( 民國一○二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台灣永續能源策略之芻議:林立夫/ 能源國家型計畫淨煤之主軸計畫召集人

二、核能發電在台灣:林德福/ 台電公司核能發電處處長

三、能源與環境之永續發展:簡慧貞/ 環保署溫減管理室執行秘書

四、粉末冶金產品對能源系統及汽車節能引擎的貢獻:朱秋龍/ 台灣保得來公司總經理

天然災害與環境維護( 民國一○三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防災工作與土地利用:陳宏宇/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

二、氣候變遷的因應與調適:李鴻源/ 台灣大學教授、前內政部部長

三、運用風險管理實施公路地質災害預警應變之作為:吳盟分/交通部次長、前公路總局局長

鈦鎳合金的應用與展望( 民國一○四年),子題及主講人如下:

一、日立金屬在能源化工用鎳基合金之發展:蕭立帆/ 台灣日立金屬總經理

二、鈦、鎳合金於電廠之應用:潘永村/ 中鋼公司新材料研發處研究員

三、鈦鎳合金製造與應用:劉復盛/ 台朔重工廠長

四、工業用鈦、鎳合金之特性:陳國銘/ 中鋼鋼鐵研發處研究員

五、鈦合金在醫療之應用與發展:陳維德/ 金屬中心組長

六、鈦在建築之應用:吳瓊賢/ 盛興科技副總經裡

七、建築用鈦板的發展:洪胤庭/ 中鋼新材料研發處博士

八、航太產業供應鏈與發展前景:曾婉如/ 金屬中心博士

九、航空發動機材料之應用與發展:蔡振輝/ 漢翔科技組長

十、航空發動機用鎳基合金之最新發展:葉安洲/ 清華大學教授

重要學術研討會

        本會為促進學術活動,經常主辦或與學術友會及有關機關聯合舉辦研討會、座談會、演講會或討論會等,參加者極為踴躍,討論熱烈,咸感獲益良多,茲將近十年來舉辦重要學術研討會列舉如下,以供參考:

九十五年共舉辦學術研討會計22場,分別為:1. 第五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技術研討會;2.2006 光觸媒環境淨化技術國際研討會;3. 熱管用材料及製程技術研討會;4. 95 年鋼鐵產業工程技術研習會(第20 屆);5. 裁剪業品質精進技術交流研討會;6. 金屬產業人才培訓-不銹鋼金相組織技術交流研討會;7. 金屬產業人才培訓-金屬表面硬化處理與熱處理技術;8. 瓦斯鋼瓶、製管、特殊鋼業技術交流研討會;9. 第一屆台北國際熱管理材料及製程技術研討會;10. 扣件業用鋼技術交流研討會;11.2006年耐火材料應用及技術研討會;12. 土石採取法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法令講習會;13. 金屬產業人才培訓-金屬表面處理與熱處理技術;14. 日本鎂合金鍛造部品開發的現況;15. 第28屆暑期大專礦業學生講習會;16.汽車業鍍面鋼料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17. 汽車業熱冷軋用鋼技術交流研討會;18. 金屬產業人材培訓-模具技術;19. 金屬產業人才培訓-鋼鐵及應用技術;20. 中高碳鋼之熱處理技術交流研討會;21. 手工具鋼材選用及熱處理技術發展研討會;22. 非方向性電磁鋼片技術研討會。

九十六年共舉辦學術研討會計31 場,分別為:1. 全球車輛產業動向、市場與發展趨勢研討會;2. 鋼鐵業戴奧辛脫除與CO2 減量;3. 彈簧鋼技術交流研討會;4. 鎂鋁合金超塑性成型及A1-Li 合金之發展與應用;5.96 年鋼鐵產業工程技術研習會(第21屆);6. 兩岸鎂合金產業與技術發展趨勢論壇;7. 縣市政府人員利用航照監測查緝盜濫採砂石講習;8.3C 產業用鋼技術交流研討會;9. 多元合金薄膜蒸鍍技術與應用;10. 鋼結構產業技術交流研討會;11. 金屬產業人才培訓-金屬表面處理與熱處理技術;12. 環境性檢測技術研討;13. 鎂、鋁、鈦合金表面處理技術實務;14.2007年耐火材料技術專題演講會;15. 熱冷軋中高碳鋼片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16.96 年度第4 期土石採取場技術主管訓練班;17.96 年度土石採取場技術主管在職訓練;18. 第29 屆暑期大專礦業學生講習會;19. 扣件業用鋼片技術交流研討會;20. 金屬產業人才培訓光電模具加工技術;21. 環保鍍鋅鋼材技術交流研討會;22. 礦業簿平台及產銷資料庫查詢系統建置說明會;23.2007 年耐火材料應用及技術研討會;24. 非方向性電磁鋼片技術研討會;25. 多元合金表面硬化處理技術;26. 礦業及土石資料庫建置成果發表會;27. 潔淨環保型輕金屬表面處理製程技術研討會;28. 鋼管產業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29. 資源化技術發表會;30. 輕金屬國際研討會;31. 手工具用鋼技術發展技術研討會。

九十七年共舉辦學術研討會計20場,分別為:1. 鋼鐵化學分析技術交流研討會;2. 汽車鈑件用鋼技術研討會;3. 鋼結構產業技術交流研討會;4. 鋁、鎂合金之擠製加工與熱處理技術研討會;5.97 年鋼鐵產業工程技術研習會(第22 屆);6. 電化學分析技術在表面處理之應用研討會;7. 利用航照等高科技監測防止盜濫採砂石;8. 汽車和件研發聯盟成果發表會暨技術研討會;9. 熱冷軋中高碳鋼片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10. 第30 屆暑期大專礦業學生講習會;11. 鎂合金之金屬光澤及陽極氧化表面處理技術研討會;12.3C 產業用鋼技術交流研討會;13. 地質敏感區(地質災害類)劃定之芻議;14. 地質敏感區(地質保育類)劃定之芻議;15. 馬達研發聯盟成果發表會暨技術研討會;16.2008 岩盤工程研討會;17. 裁剪與分條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18. 手工具用鋼技術發展技術研討會;19. 以永續的角度思考各等級的鎂合金廢料再利用研討會;20. 兩岸礦業技術交流研討會。

九十八年共舉辦學術研討會計29場,分別為:1. 公開演講及小型研討會;2. 盆地天然氣地質特性研討會;3. 深層低滲凝析氣藏類型判別及反凝析特徵研究;4. 鎂合金快速氣壓成形技術研討會;5. 裁剪與分條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6. 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研討;7. 鋼線鋼纜業技術發展研討會;8. 工業製程節能科技研討會;9. 鋼鐵材料表面硬化,熱處理技術及問題探討;10. 靜電集塵器除塵技術研討會;11. 精密衝剪原理與加工實務技術研討會;12. 汽車鈑件產業聯盟成果發表暨技術研討會;13. 扣件業技術發展研討會;14.2009 年耐火材料應用及技術研討會;15. 第31 屆暑期大學礦業學生講習會;16. 熱冷軋中高碳鋼片加工技術交流研討會;17. 金屬破損分析與非破壞檢測技術之應用;18. 非方向性電磁鋼片技術交流研討會;19. 壓力容器技術交流研討會;20. 資源再生技術講習會;21. 第十屆東亞資源再生技術國際研討會;22. 熱軋高強度汽車用鋼料介紹研討會;23. 兩岸電子廢棄物資源再生發展論壇;24. 手工具用鋼技術發展研討會;25. 海域油氣開發現況及全球趨勢;26. 深海油氣開發及可移動式生產平台開發;27. 泥貫入體構造油氣探勘潛能研討會;28. 新探勘機會研討會;29.CPC-CNPC 上游探勘技術研討會。

礦冶學術論文之發表 

本為鼓勵各種礦冶問題之研究,每年發表於《鑛冶》會刊之論著均達數十篇;另於每年年會中發表之「論文」平均約>80篇/年,水準極高,輒見創新,受礦業工程學術界所重視。近十年中,共發表礦業、冶金、石油、材料等論文達1,540篇,其中礦業組243篇、冶金組243篇、石油組125篇、材料組441篇、資源再生利用組241篇、篇、海報組129篇(示如表),比85 ∼94年十年前總篇數增加799篇,增加92.74%,乃鑑於宣讀會場受限,自民國102年增設海報組,三年篇數達129篇,成果豐碩。

表1

年別

礦業組

冶金組

材料組

石油組

資源再生利用組

能源發展與管理組

海報組

總 計

95

18

17

16

9

     

60

96

35

28

24

12

     

99

97

26

23

44

11

     

104

98

26

27

45

14

30

   

142

99

26

26

60

15

29

   

156

100

28

28

89

14

38

28

 

225

101

30

26

66

16

59

39

 

236

102

14

21

37

14

40

14

33

173

103

20

22

34

12

22

12

48

170

104

20

25

26

8

23

25

48

175

總計

243

243

441

125

241

118

129

1,540

獲中國冶學會論文獎 

        當年論文發表後,經各論文組主持人甄∼2篇,再經出版委員會主持之論文模擬宣讀評審會評選準得人,送請理監事聯席會議通過核備,提送年會籌備會於年會大會中授予論文獎(獎狀及獎金),以資激勵與表揚,茲就最近十年得獎論文篇數統計如表2。本會推動礦冶學術之研究風氣不遺餘力,不僅為國內學術團體所矚目,更深受國際礦冶界之重視。茲將近十年年會中發表之礦冶工程論文,及其得獎論文,暨由本會推薦參與各專門工程學會作會際論文競爭,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給工程論文獎或詹氏論文獎章,及由本會選拔給與論文獎者所提論文題目及著作芳名分述如下:

表2 / 最近十年(95-104)獲本會論文獎篇數統計表

年度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統計

篇數

8

6

8

8

6

8

8

9

9

9

79

 

獲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詹氏論文獎

年度

獎項

獲 獎 人

篇  名

95

詹氏獎

謝榮淵 李至隆 陳俊達 江連柱

以高速熔合技術開發射出成型雙金屬材料管理其應用

96

工程獎

黃議興 張六文

高速馬達用電磁鋼片開發

97

詹氏獎

陳溪鎔、何燦穎 沈森燦、鄭慶俊

鑄軋鋁片高速冷軋量產技術的開發

98

詹氏獎

黃慶淵、顏鴻威 潘永村、楊哲人

奈米析出物強化熱軋汽車用鋼開發

99

工程獎

洪胤庭、邱軍浩、黃宏勝、謝榮淵

LCD用高濺鍍速率鋁靶開發

100

工程獎

涂睿帆、潘永村、劉弦錦

超高強度汽車車門防撞鋼樑開發

101

工程獎

劉永章、蘇彥豪、馮榮仲、袁成華

超低碳氮硫鋼煉鑄製程技術開發

102

工程獎

石漢正、庾忠義、陳博偉

超輕薄6μm鋁箔之開發

103

工程獎

李育成、楊金成、蔡立文、俞明塗

轉爐渣改質技術在中鋼之應用與突破

104

詹氏獎

蔣龍仁、涂睿帆、蔡科賢、鄭暉志

全系列高強度烘烤硬化鋼材開發

        95至104年十年間,本會推薦參加中國工程學會會際論文競賽,均入選獲獎,其中獲得最高論文詹天佑獎四年,工程論文獎六年,論文獎獨占鰲頭,難能可貴!

出版會刊 

        本會之出版分定期刊物與不定期出版物兩類;前者為《鑛冶》會刊,每年出版四期,迄104年底已發行至59卷,印刷精美、文圖並茂、立論精闢、內容包括特載、多士談叢、評論、專輯、特載、論著等,備受讀者嘉許。《鑛冶》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教育部「優良科技雜誌獎」及經世界著名科學參考雜誌「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列為摘文對象,學術地位備受肯定,目前美、英、德、日、韓及中國大陸各大礦業機構及圖書館均來函索取或交換;足見《鑛冶》之出版,出類拔萃的氣概!

相關文件下載
Download this file (history-365.doc)最近十年紀要11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