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中國鑛冶工程學會與福建省礦業協會,自2010年至2014年分別在台灣與福建合辦「海峽兩岸石油天然氣資源學術研討會」乙閱五屆;學術合作氣氛融洽,促進兩岸情感交流,收益良多。
前(2014)年11月26日,第五屆研討會在福州市悅華酒店舉行,兩岸共提出論文40篇,討論熱列,十分成功;會中休息時,陸方國土資源部彭齊鳴司長、福建省地礦局邵旭局長、福建省礦業協會宋祥文會長與我方吳榮章理事長等人討論,咸認研討會議題有擴大深入討論必要,乃決定易名為「海峽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涵蓋石油天然氣),首屆研討會由我方籌辦在台北舉行。
經兩會密切聯繫溝通,兩會決定開會時間、地點及議程如下:
●日期:2015年12月7日(星期一)
●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億光大樓北科大會議中心二樓貝塔廳(201會議室)
●議程:
一、08:00 - 09:00 報到
二、09:00 - 10:00 開幕
1. 兩會理事長/ 會長致詞
2. 兩會互贈紀念品
3. 貴賓致詞
三、10:20 - 10:50 拍攝團體照及茶敘
四、11:00 - 12:30 主題發言
五、12:30 - 13:30 午餐
六、13:35 - 15:00
論文發表(分地質及礦產兩組)
地質組(在西特廳)
礦產組(在瑞特廳)
七、15:00 - 15:20 茶敘
八、15:20 - 17:00 論文發表(仍分地質與礦產兩組在原地舉行)
九、17:50 - 19:30 聯合晚宴(永福樓金龍廳;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9號)
* 本會即成立籌備工作組,由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羅偉所長擔任總主持人,丁原智前所長為副總主持人,下設總務組由台北科技大學余炳盛教授擔任召集人;論文組由中國文化大學地質系陳柔妃教授為召集人;財務組由本會林再遷秘書長擔任;註冊組由本會李文傳秘書擔任,分頭洽借會場,徵集論文,籌備經費及註冊報到等事宜。
十二月六日(星期日)福建省礦業協會代表團一行16 人由詹風雷會長率領,搭乘廈門航空MF879班機自廈門於10:25飛抵桃園機場,本會吳榮章理事長、林再遷秘書長、李文傳秘書親臨桃園國際機場接機;彼此寒暄,熱烈握手,送上旅行社預備專車,午餐後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館及101外觀;夜宿台北馥敦大飯店(南京館)。
陸方代表團原預定停留台灣七天,後縮短訪程改為5天,於十二月十日(星期四)中午11:25搭廈航MF880班機返回大陸;所有觀光旅遊景點均未安排參觀,重點在研討會及觀摩花蓮亞泥採礦區環保規劃實例及花蓮大理石工廠,行程緊湊,讓我們在兩岸學術交流,耳目一新,堪值借鏡與感佩!茲將活動概要縷述如後:
二、福建省礦業協會代表團
陸方學者專家代表團一行原定18名,成行者16名,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良書教授因趕辦手續不及未克與會,茲就貴賓16名芳名及職稱列述如下:
序號 |
姓名 |
部門 |
職稱 |
1 |
詹風雷 |
福建省礦業協會 |
會長 |
2 |
黃玉榮 |
福建省煤田地質局 |
局長 |
福建省礦業協會 |
副會長 |
||
3 |
鄭榮富 |
福建省地質礦產勘產開發局 |
副局長 |
4 |
鐘厚良 |
福建省地質礦產勘產開發局 |
財務處處長 |
5 |
張必龍 |
福建省地質礦產勘產開發局財務處 |
主任科員 |
6 |
林志明 |
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高級工程師 |
7 |
包勝志 |
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
工程師 |
8 |
黃昌旗 |
福建省煤田地質局地勘處 |
副處長 |
9 |
黃立峰 |
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管理處 |
處長 |
10 |
黃 芳 |
福建省台灣事務管理辦公室 |
主任科員 |
11 |
李昌澤 |
福建省礦業協會 |
理事 |
12 |
張旗鼓 |
福建馬坑礦業(股)公司 |
總經理 |
13 |
林慶強 |
三明市國土資源監察支隊 |
支隊長 |
14 |
游詩祥 |
南平市國土資源局 |
副局長 |
15 |
余則灶 |
福建省礦業協會 |
理事 |
16 |
楊風麗 |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
教授 |
三、陸方代表團行程安排
十二月六日(星期日) 中午抵台,進台北馥敦大飯店(南京館),下午參觀故宮博物館及101外觀
十二月七日(星期一) 舉行全天「第一屆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
十二月八日(星期二) 赴花蓮參訪亞泥花蓮廠石灰岩開採及採礦埸環保規劃實例
十二月九日(星期三) 早餐後參觀花蓮大理石工廠,經雪山隧道返回台北
十二月十日(星期四) 上午11:25 MF880 班機返回大陸
四、研討會盛況
第一屆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於上午8:00 - 09:00 辦理報到後,於9:00 準時開幕,
首由本會吳榮章理事長致歡迎詞:
很高興鑛冶工程學會與福建省礦業協會合辦第一屆「海峽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這是延續五年分別在兩岸辦理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學術研討會」擴大範疇,將討論主題由「石油天然氣」改為「地質礦產」(涵蓋石油天然氣),將會增進兩會的地礦學術研究交流效益,第一屆研討會在台灣舉行,由鑛冶學會負責辦理,深感榮幸!
福建省礦業學會代表團一行16人,由詹會長率領,帶來6篇精闢的論文,我方報名踴躍,有80 餘位地礦界的朋友參加盛會,準備22 篇論文,相互觀摩探討,精彩可期!在此謹代表學會表達歡迎與感謝!
首先,鄭重介紹福建省礦業協會的貴賓:詹風雷會長、福建省煤田地質局黃玉榮局長、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鄭榮富局長、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財務處鍾厚良處長、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財務處張必龍主任、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林志明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包勝志工程師、福建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查處黃昌旗副處長、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管理處黃立峰處長、福建省台灣事務管理辦公室黃芳主任、福建省礦業協會李昌澤理事,同時也是地勘局資深總工程師、福建馬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張旗鼓總經理、三明市國土資源監察支隊林慶強隊長、南平市國土資源局游詩祥局長、福建省礦業協會余則灶理事、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楊風麗教授。
其次,介紹台灣的貴賓:礦務局朱明昭局長、地質學會劉瑩三理事長、台北科技大學資源研究所羅偉所長、鑛冶學會賴克富常務監事、礦業協進會蔡穗理事長、以及前排的台北科技大學資源研究所丁原智前所長、台北科技大學吳裕慶榮譽教授、能源局前執行秘書易洪庭顧問、文化大學前地質系主任魏稽生教授,以及台灣中油公司、地質調查所等單位多位同仁,俟茶敘時大家再交換名片,互相交流請益。
今天晚上聯合晚宴,在永福樓金龍廳舉行,備有高粱酒及紅酒,佳餚美酒,會場並有KARAOK,可盡情歡唱,希望大陸貴賓在台灣留下美好回憶!這次研討會敦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羅偉所長負責籌辦,精心策畫,倍亟辛勞,特致感謝,同時對贊助研討會經費的公民營單位表示誠摯的謝忱!
預祝今天的研討會圓滿成功,兩會友誼永固,學術交流源遠流長,各位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繼之由福建省礦業協會詹風雷會長致詞:尊敬的吳榮章理事長、尊敬的朱明昭局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海峽兩岸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國鑛冶工程學會精心主持之下,2015年首屆「海峽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今天在美麗的台北開幕了,在此我謹代表福建省礦業協會衷心感謝參加研討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專家學者;2010年福建省礦業協會與中國鑛冶工程學會在福州舉辦首屆「兩岸石油天然氣資源學術研討會」,至2014 年已經辦了五次,二次在台灣,三次在大陸。2014年在福州召開第五次會議,雙方學會領導商議,進一步拓寬研討領域,把會議更名為「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包含油氣資源。前五次都開得很成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達到了廣泛的共識,受到了兩岸油氣界、地質界及社會各界的關注,這次研討會是更名後的第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兩岸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政府官員,會議的主題是交流兩岸的油氣及其他各種礦產資源探勘、開發的現況和最新成果,探討探勘開發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切入兩岸研討的方向,內容豐富,陣容強大,中國鑛冶工程學會籌辦工作做了很好的準備,我相信本次研討會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進一步擴展兩岸石油天然氣及其他泛資源探勘開發領域的合作空間,推動兩岸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平台,我福建礦業協會將繼續努力,與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搭建好這個平台,為大家提供服務,為兩岸的礦業發展做出努力。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福建與台灣一衣帶水,福建正在進行深海建設,除了礦產資源的探勘開發工作,福建省政府非常關心採礦後環境的保護,在2013年來台參觀亞洲水泥花蓮廠景觀維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環保理念與作法頗有借鏡之處。此番再次參訪亞洲水泥花蓮廠,盼能汲取更多經驗,促進福建綠色礦產建設,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
兩會互換紀念品:本會贈送福建省礦業協會一座水晶彫品,上書:「開發寶藏,富裕經濟」,福建省礦業協會回贈本會一幅福州三寶之一的軟木「開都古韻」立體彫畫,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亟為珍貴。
五、貴賓致詞
■朱明昭局長致詞:台灣地區礦業資源在能源礦物與金屬礦物方面比較缺乏,為支持經濟建設所需要的礦產品,尋求穩定可靠的供應來源變得非常重要;早年因地緣關係,大陸為重要可靠的供應來源,最大宗的礦產為煤礦,近年大陸因內需增加,出口銳減,目前對台輸出數量最大的原物料是砂石,每年約2 千萬噸,由廣東、福建供應。
另外,在海外兩岸合作探勘與尋求礦產資源方面,最重要的是石油天然氣,早年因政治敏感的關係,在海峽中線雙方合作,已完成台潮油氣探勘計畫兩口探勘井,尚未發現油氣。南日島盆地,雙方也合作進行探勘,目前已進行地球物理探勘階段;今年在南海北坡油氣探勘地區,由大陸中海油、台灣中油與法國一家公司,三方洽談合作計畫,目前僅部分稅務問題有待釐清外,已進入簽約階段。
台灣深水區域的探勘剛剛起步,藉由與法國TOTAL與中海油的合作,台灣可在合作中增加深水礦區方面的探勘經驗。
兩岸合作在世界各地尋求的礦產資源,最主要的礦產為石油天然氣。台灣中油與大陸中海油雙方在海外已有進行很多的合作計畫。
台灣的水泥工廠因環保要求較為嚴苛,著眼於獲利與大陸廣大市場,已有多家前進大陸設廠;早期,台灣石材業者多由大陸進口花崗石到台灣加工,稍後,乾脆直接在大陸設廠生產,再銷售至世界各地;台灣大理石、蛇紋石業者大多使用金剛索鋸開採,與大陸早期使用的下拔法開採有成材率較高的優勢,在鄭紹青司長率團訪台與雙方業者互訪後,漢白玉也改用索鋸開採,提高成材率;台灣與大陸兩岸礦業的交流、合作實際上已有相當的進展。礦業較少政治敏感性,互補互利,兩岸合作,礦業先行,期盼在這次研討會後,兩岸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今天很榮幸應邀參加研討會,預祝大會圓滿成功,各位貴賓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局鄭榮富局長致詞:由兩岸礦業民間組織聯合舉辦的「2015年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今天在台北科技大學隆重舉行,我代表福建代表團16位同志,對此次會議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同時也為籌辦此次會議做了很多籌備工作的領導及工作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在福建省旅遊局工作28 年,早期,為了推動大陸人到台灣旅遊,中央領導決定先從福建開始,先開放推動至金門旅遊,等到有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推行至整個大陸居民到台灣島內旅遊。當時福建居民至金馬旅遊為2004年12月7日啟動到金馬,在此之前我負責前置規畫作業,2003 年開始,我跟金門旅遊業界同仁經過多次交流,前後訪金門五次,包含參觀景點、用餐、住宿地點,遍訪馬祖、澎湖,並多次在福州、金門、馬祖與業界召開協調、交流會議,達成共識,讓2004年12月7號福建居民第一團到金門旅遊,到馬祖則為2005年7月25號、澎湖則為2007年開始;在此成功的經驗與基礎上,國家旅遊局領導多次垂詢,參考這些經驗,終於2008年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至台灣本島旅遊。福建首發團在2008 年由觀光旅遊局長與我率領107人抵台,由西至東花了十天,訪遍各地可以介紹給大陸居民的景點,體驗了台灣的山好水好,居民的高文化素質,與旅遊的高度期待。此後,為了進一步推動兩地旅遊的深度交流合作,前後兩次率團參訪台灣。其中一次是陪同省長,為了推廣福建與台灣兩地農村鄉村旅遊合作,到各地觀摩參觀,汲取台灣的鄉村旅遊做法、經驗。
我是2013年從福建旅遊局調到福建地勘局副局長,是地礦部門的新兵,三年來見證了福建與台灣地質界的交流。如同前面三位所說的,成功舉辦了五屆學術研討會;每年有大量的砂石輸出到台灣地區,說明兩地學術交流相當活躍。去年,地礦局與台灣東華大學簽立交流協定,東華大學先後派了學生到福建交流考察,探討地學方面的合作教育。我覺得兩岸,特別是福建與台灣有經驗、有基礎,有良好的願望,個人認為願意在聯合舉辦五屆研討會的經驗基礎上,特別是願意在更名後的第一屆,就是「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作為第一屆在台灣舉辦的基礎上,歡迎台灣地質界的同仁到福建去開展學術交流,我們也願意為台灣地質界的專家學者到福建去開展學術交流提供更多更完整的工作方便,最後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也歡迎更多台灣地質界先進到福建參觀、旅遊。
個人在旅遊局服務多年,在此特別推薦、宣傳福建的旅遊;如同台灣的好山好水,福建的森林覆蓋率約63.9%,在大陸數一數二,空氣清新,「清新福建」、「哪裡有霾,請到福建來」,福建旅遊局推出的口號。到福建來可以感受到福建山山水水的漂亮、美好,歡迎到福建來旅遊。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劉瑩三理事長致詞:今天非常榮幸應邀來參加2015 年第一屆海峽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謹代表地質學會向各位先進表達深切的祝福之意。
大家都知道,礦產資源,在日常生活及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諸如食衣住行及能源等等需求,無一不仰賴礦產的探勘、開發、利用,地質調查、探勘可增加礦產開發利用的效率,地質界與礦產資源界尚有很多合作的空間。
自2010 年起已經舉辦了五屆「海峽兩岸石油天然氣資源學術研討會」,今年是更名後舉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在過去已經奠定的良好基礎下,在學術上及實務方面提供參加人員良好的學習機會及溝通平台。
兩岸的交流活動自1990年起一直非常熱絡,2014年福建地勘局邵局長、周總工、張院長及工程師們到台灣訪問,途中經過花蓮,去年東華大學與地勘局簽署了合作協議,今年東華大學得以有機會組團至福建做為期十天的海外實習,台灣學生受益匪淺。相信今天的研討會與會人員在學術上、實務上會有滿滿的收穫,最後,敬祝研討會順利圓滿成功,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貴賓致詞後,即安排拍攝團體照及茶敘。
主題發言(一)
在茶敘中,兩岸專家把茶言歡,相互介紹,交換研究心得,氣氛融洽、美好!
10:50入會場進行「主題發言」,由陸方福建省煤田地礦局黃玉榮局長及本會吳榮章理事長共同主持,原安排發言論文有四篇,因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良書教授未能與會,僅報告三篇:
1. 臺灣的礦業概況及礦業政策規劃: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吳榮華教授
2. 南黃海內幕結構及區域構造意義: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楊風麗教授
3. 亞泥花蓮廠新城山礦場開發與景觀維護:亞洲水泥公司新城山礦場王祈涵副主任
精彩的「主題發言」後,即用午餐,大會準備,日式餐盒,精致清淡,多樣化,頗獲口碑。午餐後,13:35 開始分別在西特廳及瑞特廳舉行地質組及礦產組的論文發表。
地質組論文共12 篇,分上半場及下半場宣讀。
●上半場共同主持人為: 詹風雷(代表團團長)、羅偉(台北科技大學資源研究所所長)
論文發表人及講題如下:
1. 宋聖榮:台灣地熱潛能、現況與展望
2. 王 祈:地熱能源發展由專業研究邁向產業實現的橋樑
3. 張必龍:醫巫閭山變質核雜岩兩期伸展變形的厘定及其構造意義
4. 陳惠芬:台灣閃玉礦場調查與未來研究課題
5. 姜智文:宜蘭清水地熱之三維電性構造模型
6. 嚴治民:探勘地下廢棄煤礦的新方法
●下半場共同主持人: 王玉瑞(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楊風麗(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論文發表人及講題如下:
1. 林志明:福建省海洋金屬砂礦成礦地質條件及遠景區劃
2. 江家榕:以水化學地質溫度計估算臺灣地熱儲集層溫度
3. 宋科翰:大屯火山群安山岩風化紋的特徵- 以龍鳳谷和硫磺谷地區為例
4. 彭士睿:地面光達應用於描述燕子口附近不連續面幾何資訊案例討論
5. 沈俊卿:南海北坡靖海凹陷石油地質評估
6. 柯明淳:由崩塌熱點探討地質條件對崩塌發生之影響
礦產組論文12 篇,分上半場及下半場辦理。
●上半場共同主持人: 李昌澤(福建省地礦局前總工程師)、鄭大偉(台北科技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教授)
論文發表人及講題如下:
1. 黃昌旗:福建浦城- 尤溪地區鉛鋅礦床找礦模型與成礦預測研究
2. 林怡君:遠紅外線天然元素之特性及其綠色農業應用
3. 楊耿明:臺灣苗栗地區永和山構造打鹿層之CO2 封存系統
4. 鄭大偉:蛇紋石非傳統工業材料的應用
5. 李韋皞:利用濕式渦錐進行粗氧化鋅分選之研究
6. 余炳盛:深層海水藍金資源之開發新法
●下半場共同主持人: 黃立峰(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管理處處長)、余炳盛(台北科技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教授)
1. 包勝志:福建岩金礦控礦條件及找礦方向探討
2. 陳松春:臺灣西南- 南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進展
3. 王文烈:鐵砧山儲氣窖新注產氣井設計研究
4. 劉謦賢:美國非傳統油氣生產遞降分析
5. 吳政岳:台灣西南海域永安海脊天然氣水合物好景區生產模擬
6. 張英如: Source dependence of organic maturity parameters evaluated by artificial maturation using confined pyrolysis
論文宣讀會,討論熱烈,在學術交流中,兩岸專家學者建立了深厚友誼,咸認為一次成功的研討會。晚間,大會安排聯合晚宴,在永福樓金龍廳舉行,席開八桌,江浙菜,佳肴十道,備有金門高梁酒及紅酒,雙方主人致詞後,開席爽敘,會場備有Karaok,酒過三巡,兩岸唱將輪番上台獻唱,氣氛High到極點!
誌 謝
第一屆海峽兩岸地質礦產資源學術研討會,承蒙台北科技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羅偉所長及丁原智前所長的辛苦籌備及人力支援;同時感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資教育基金會、亞洲水泥公司、台灣水泥公司、欣磐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協慶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永建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旭華石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達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陳俊良礦業技師的捐款或廣告慨助及台灣保來得公司製作精美資料袋,供大會使用;經濟部礦務局東部辦事處羅光孄主任、亞泥花蓮廠何恆張首席副廠長的多方協助,謹代表學會敬致謝忱!